提到成本会计,浮现在大家脑中的可能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成本等等一系列词汇,但一定会有人疑惑,摆在我面前的这项成本到底属于哪一类成本?那今天我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带大家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成本。
我本人目前在运营一家打印店,而当我刚刚开始运营打印店的时候,对于打印店的一系列成本也是一头雾水:纸张成本,墨水成本,打印机成本,电费等等。究竟应该怎么区分它们?
在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之后,我发现,我的打印店成本可以一拆为二:一部分花掉的钱是为了生产我的产品,和我的材料采购和打印所相关的费用,这部分钱就是制造成本(Manufacturing Cost)。另一部分是和我的打印生产所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我在各个宿舍楼打广告,发出的宣传单等成本,这部分钱就是非制造型成本(Non-manufacturing Cost)。常见的非生产成本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费等。
如果将所有的制造费用混为一谈,未免有些混乱,我发现,他们仍然可以被区分开。以我打印一本书为例,打印一本书需要使用纸张和墨水,这些被称作为一本书的原材料。但我在核算成本时候发现,这一本书打印花了多少纸张我是可以直接计算得到的(页数/2),但是我很难核算出我打印的这本书花费了多少平方或多少粒墨粉,因为每页的图案都是不同的,每一页用的墨粉量也是不同的。因此,虽然它们都是原材料,但是需要把这两种成本区别开来。那些我们生产产品过程中可以明确追踪用量的成本,比如打印书籍中的纸,我们称之为直接制造成本(Direct Cost),而那些生产过程中难以明确追踪用量的成本,比如书中的墨水,我们称之为间接制造成本(Overhead),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分摊到产品上。鉴别直接与间接制造成本的方法是看该成本是不是可以被明确的追踪。
直接成本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原材料(Direct Material),也就是我们打印中的纸等可以明确追踪成本的那些材料;直接人工(Direct Labour),也就是我的打印店雇佣的员工等直接接触生产的那部分劳工的工资;直接费用(Direct Expense),也就是我打印书籍直接花费的费用,比如说我每打印一本书,就需要给作者10元的版权费,这部分钱就是直接费用,不过直接费用在生产中较为罕见。间接成本同样可以分为三类:间接原材料(Indirect Material),也就是打印中墨粉等无法直接追踪用量的成本;间接人工(Indirect Labour),也就是那些工厂中不直接和生产打交道的员工的工资,比如监工等等;间接费用(Indirect Expense),也就是机器折旧,房租,电费等等无法直接追踪到每一个产品中的制造费用。
我们在核算成本时,习惯于将所有间接原材料,间接人工,间接费用归为间接制造费用一大类,而由于直接费用较为罕见,通常将直接成本分为直接原材料和直接人工。因此常见的制造成本分类为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三类。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我们的非制造成本,就是我们花费的总成本了。
再从成本的形态仔细挖掘一下,我发现,有的成本当你没有进行生产时,它为0,而当你生产时它便会出现并且在一定限度内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与你的产量成正比例关系。比如我打印一本100页的书,我不打印则不需要花费任何的纸成本,打印一本需要花费五十张纸的成本,以此类推。我们将这种形态的成本称为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另一种成本它在一定限度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例如打印店的店面租金,我不打印书和打印一百本书所花费的租金是一样的,这种形态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还有一种成本,混合了固定和变动成本,比如销售工资,是有一部分底薪加上每卖出一个产品获得提成,这种形态的成本叫做半变动成本(Semi-Variable Cost)。也有一种成本,在一定量的范围内成本相同,超过该范围则成本如同台阶一般增大。比如仓储成本,假设有一个能存放一百本书的仓库,当我们生产1-100本书时,我们的仓储成本为一个仓库的成本,但当我们生产101-200本书时,我们需要两个仓库,成本也就变为了两个仓库的成本。这样的成本我们称为阶梯式成本(Step cost)。鉴别的时候就根据我们的产量变化如何导致该成本的变化进行区分。
而在现实生产中,我们是不一定可以做到产量和成本完全成正比,那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使用高低值法,计算出产量和成本的函数图像,从而估计我们的成本。如果是变动成本,函数公式一般是y=kx,k即为每个产品所花费的变动成本。如果是半变动成本,函数公式一般是y=kx+b,k即为每个产品所花费的变动成本,b为生产时的固定成本。同样也可以用线性回归估计出成本,在此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
通过这些研究,我也对自己打印店的成本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们的间接费用如何分摊到我们的产品中去呢?成本计量又有什么清晰明了的方法?我将在之后的文章中给予答案。